返回

德闳家长课堂 * 小学生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

本周三的“与孩子共同成长”系列讲座,德闳邀请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上海市教育先进工作者寿国英老师,就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家长们支支招。

所谓“习惯”:它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,不需要特别受思想和意志的努力,也不需要别人的监控,是在什么情况下,就按什么规则(或规律)去做。习惯一旦养成,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。

当你养成了按时起床的习惯,每天到了时间你就会自动醒来。同样的,如果孩子养成了学习的习惯,那么到了学习的时间,Ta就会去学习。自觉性极强,从不需要别人提醒,更不需要别人强制。这是Ta定时的学习习惯养成后的好处。

因此,习惯的养成不是纠错,而是好行为播种的过程。

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,家长要有耐心,特别是对于孩子的学习,切记不能急于求成。孩子只是没有马上学会,不代表永远不会。

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。不要为了所谓“维护孩子的尊严”,帮助孩子完成作业。要让孩子自己承担行为的后果,培养他们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,用正确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。

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,播种了一种思想,便会有行为的收获;播种了行为,便会有习惯的收获;播种了习惯,便会有品德的收获;播种了品德,便会有命运的收获。

当孩子问你“为什么要学习”的时候,你会怎么回答?

答:“为了让中国更美好,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学习。”

播种一种美好的思想,便会为学习赋予更高的使命。孩子的梦想有多大,勇气就有多大!

家长的四种软暴力不利学习习惯的养成:

  • 说教,应该怎么样,不该怎样。
  • 当众数落孩子伤自尊,不要总在孩子面前提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  • 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。我为你花了多少钱,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,这样的话不应当着孩子的面说。
  • 冰冷的眼神与冷漠。家长的冷漠对于心智尚未发育健全的孩子来说就是冷暴力,会增加孩子的心理疾患。

所以,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模式,就是孩子将来与人的交往模式。

在此,寿老师指出:不要过度关注孩子,包办代替、过分溺爱,要尊重和配合老师的教育方式。当孩子说我讨厌我的老师时,请家长要做好防火墙。

习惯是一种能量的储蓄,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,要比哪些尚未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。希望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,帮助孩子认识自己,主动改变自己,形成自己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,成为一个对家庭、对社会富有责任感的人。